申请
在手机端上传身份证、户口本和残疾证,填写基本问卷后,平台会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,自动对申请者是否符合补贴条件进行智能识别
购买
在平台提交申请通过后,足不出户即可在合作的电商平台选购所需辅具;对于需要量身定制的辅具,也能方便地预约定点机构进行专业适配
结算
资金支付结算方面,由电商先行垫付,再由各地残联结算支付,购买补贴金额以内的辅具,直接下单收货;超过补贴金额的,支付差价即可
售后
建立完善的监管与评价机制,明确服务标准;引入“售后评价系统”,让购买者成为服务质量的“阅卷人”,形成“服务—反馈—提升”的良性循环
数据赋能
“互联网+辅具服务”,让补贴精准直达
入户走访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、组织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、提醒持证残疾人领取补贴、整理持证残疾人提交的各类材料……这些是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残联专干彭涛的主要工作,以往,其中占比较大的,就是收集、整理、提交持证残疾人申领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的材料?!安屑踩硕愿ň叩男枨蟛钜旌苊飨?,需要的材料也不少,要把辅具精准配到群众‘心坎上’并不容易?!?/p>
2023年,省残联联合省民政厅、省财政厅、省卫生健康委、省医保局等四部门印发《四川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(试行)》,提出以“?;?、广覆盖、制度化”为基本原则,为具有四川省户籍,并有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、低保边缘家庭成员、脱贫不稳定户、边缘易致贫户、基本生活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员等持证残疾人适配7大类83种基本型辅助器具,提供补贴。
政策初衷明确、保障清晰,然而在落地过程中,新的难题随之浮现?!罢呤┬幸岳?,我们发现,基层残疾人申请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时,常常面临资格审核繁琐、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,残疾人行动不便、基层残联人手有限,影响了政策落地效果。”省残联康复处处长罗增永介绍,必须让好政策发得出去落得了地。
能不能“上云端”,优化申报、购买等流程?在多部门协同推动下,“互联网+辅具服务”成为破题之策。《四川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方案(试行)》【下称《实施方案(试行)》】也于今年出台,辅具补贴精准管理平台同步上线。
根据《实施方案(试行)》要求,平台以一套完整的数据骨架,贯通残疾人辅具适配历史库,与民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共享涉残数据,让信息在“云端”说话。记者在平台管理后台看到,申请者在手机端上传身份证、户口本和残疾证,填写基本问卷后,平台会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,自动对申请者是否符合补贴条件进行智能识别,大幅提升审核效率和准确性。数据资源加速流转,成了精准惠及残疾人的“活水”,助力补贴精准直达。
闭环服务
方便快捷地买到、用上心仪的辅具
辅具补贴精准管理平台上线后,家住凉山州宁南县的肢体残疾人董志祥成为全省首位线上申领者,“申领了2500元辅具补贴,买电动轮椅只自费了600多元?!?/p>
截至目前,已有近7万名川籍残疾人通过线上提交申请,3万多人使用补贴购买到心仪的辅具。
不仅费用降低了,残疾人选购辅具也从“被动接受”变为“主动选择”。记者了解到,过去,我省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资金划拨后主要由县级残联落实使用,并且往往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,流程繁琐、产品单一。
“肢残和视障群众需要的辅具数量多,精神残疾、智力残疾的辅具需求少,因此集中采购的辅具往往是补贴范围内的手动轮椅、盲杖等,像电动轮椅这样的个性化辅具很难进入清单?!蹦舷夭辛旃抑魅窝疃ɡ妓?,不少人领到的辅具并非“心头好”,补贴虽到,体验却打了折。
如今,在辅具补贴精准管理平台提交申请通过后,购买者足不出户即可在合作的电商平台选购所需辅具,设备型号、功能参数、适配建议、用户评价等一目了然;对于需要量身定制的辅具,也能方便地预约定点机构进行专业适配。
资金支付结算环节也做了“减法”。平台通过系统计算,彻底解决了残疾人垫资压力大、报销来回跑的难题——由电商先行垫付,再由各地残联结算支付,申领者购买补贴金额以内的辅具,直接下单收货;超过补贴金额的辅具也可以购买,支付差价即可?!罢庋焕?,想要购买功能更多、更先进辅具的残疾人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?!甭拊鲇浪?。
要“买得到”,更要“用得好”,为此平台还搭起一张透明的服务网。为确保残疾人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,平台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与评价机制,对合作的电商平台、定制类辅具定点服务机构实施严格监管,明确服务标准;引入“售后评价系统”,让购买者成为服务质量的“阅卷人”,形成“服务—反馈—提升”的良性循环。
“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,拓展服务范围,让每一位有需求的残疾人都能便捷地获得适配、优质的辅助器具,切实减轻生活负担,提升生活品质?!甭拊鲇浪?,四川也将加大探索,努力为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服务精准化、智能化管理提供经验和样本。